关注:75 发布时间:2021-08-02 17:43:05
导语本文整理了数学手抄报资料经验知识,帮助您全面了解,小白也能成为高手,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数学的手写数据。我们来看看。
数学笑话,数学符号的起源,数学家故事,数学脑筋急转弯
数学笑话:
向上或向下舍入
仔仔高兴地从学校回来,问他妈妈:“爸爸在哪里?”
母亲看到仔仔很兴奋,奇怪地问:“爸爸在家。你要爸爸做什么?”"我向父亲要了50美分。"
“为什么?”妈妈问。
“考数学之前,父亲对我说:‘你考100分,给我1元钱,给我80分到8分。’数学考了45分。”哉答道。
我妈大吃一惊,问:“什么!数学只有45分?”
崽子得意地说:“对,数学上要四舍五入,爸爸必须出五毛钱。”
数学符号的起源:
“*”作为一个负号,在欧洲已经流行了很长时间。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orquhart用“:”表示除法或比值,其他人用“-”(分割线)表示除法。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的代数学一书中,根据群众的创造,正式以作为划分标志。
平方根曾经是用拉丁文“部首”的首字母和末字母组合来表示的。17世纪初,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在他的几何学中第一次使用了。是拉丁字线“r”的变形,“~”是封闭线。
16世纪法国数学家维耶特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区别。但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与修辞学教授勒考尔德(le calder)认为,用两条平行且相等的线来表示两个数相等是比较合适的,于是从1540年开始使用“=”这个符号。
1591年,法国数学家吠陀在钻石中广泛使用了这个符号,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17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他还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几何中的同余。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苏
苏1902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虽然他家很穷,但他父母攒钱,努力让他上学。初中的时候,他对数学不感兴趣。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了,一学就会理解。可以估计,后来的一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
那是苏上初三的时候,他在浙江省第六十中学上学,一个刚从东京留学回来教数学的年轻教师。第一节课,杨老师讲故事,不讲数学。他说:“在当今这个弱肉强食的里,所有的强国都想吃掉并瓜分中国。中国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要振兴科学,发展工业,救国图存。这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为的兴衰负责。”他大量引用并谈到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节课比较后一句话是:“为了救国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先驱。为了发展科学,我们必须学好数学。”我不知道苏这辈子听过多少课,但这一课会让他终生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打动了他,为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摆脱个人困境,更是为了拯救中国广大受苦受难的人民;读书不仅仅是为个人寻找出路,更是为中华民族寻求新的生活。当天晚上,翻来覆去,一夜无眠。在杨先生的影响下,苏的兴趣由文学转向数学,并从此定下“读书救国,读书救国”的座右铭。一旦迷上了数学,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下雪的夜晚,苏只懂得读书、思考、解题和计算,四年来已经算出了上万道数学题。目前温州一中(也就是当时的省十中)还有苏的几何练习本,是用毛笔写的。中学毕业时,苏各科成绩都在90%以上。
17岁时,苏去日本留学,在东京高等工业学校获得第一名,在那里如饥似渴地学习。为国争光的信念促使苏更早进入数学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他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于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苏曾是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的讲师。正当日本一所大学打算高薪聘请他为副教授时,苏决定回国与他的祖先一起教书。回到苏,浙江大学教授,日子过得很辛苦。面对困难,苏对的回答是“什么叫努力,我愿意,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道路!”
这是老一辈数学家的爱国主义。
数学脑筋急转弯:
三金“辛”,三水“苗”,三人“钟”,那么这三个鬼应该叫什么呢?
回答:打电话“求助”
上一篇:普通石英表拆卸
下一篇:最方便的方法解决床板床桓异响
159034位用户关注
79399位用户关注
37997位用户关注
28003位用户关注
27292位用户关注
2692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