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良也是一种伤害吗

关注:98 发布时间:2021-09-09 09:58:01

导语本文整理了空气质量良也是一种伤害吗经验知识,帮助您全面了解,小白也能成为高手,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简回答

目前我国实施的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一级(对应“优”)和二级(对应“良”),对应的pm 2.5 24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35和75 g/m3。“好”的两端差别很大,空气质量也不错,但污染情况相差很大,存在一定的潜在危害。

空气质量反映了空气污染的程度,这是根据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来判断的。但是空气质量如果表现的好能掉以轻心吗?网上有谣言说,即使空气质量好,对身体的伤害也很大。这是真的吗?

详细介绍方法/步骤

2019年1月4日,有个好消息:2018年北京的空气比往年好多了。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51 g/m3,比2017年下降12.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数据也有所改善。诚然,北京的空气不像往年那样令人窒息,但污染仍然存在。2018年,pm2.5年均超标46%(35g/m3)。这个“老朋友”在空气质量“好”的时候会伤害到我和我的家人。

空气质量“好”的时候,我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号楼附近拍了四张照片,——。相比之下,虽然空气质量“不错”,但室外空气能见度却大相径庭。主要污染物pm2.5的实时数据分别为13、46、58和69。在这里,我们将带您重新审视“良好”作为空气质量标准的重要性。首先要记住的是,不要一看到“善”就放过自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在陈松xi教授的带领下,连续发布了五份北京市区至京津冀及其周边城市的年度空气质量报告,范围从单一的pm2.5数据到包括二氧化硫和臭氧在内的六种常规空气污染物。几乎每份报告都有这样的建议:我们对“好”空气质量的标准已经偏低,建议提高标准。

在极端污染天数减少、中少量污染顽固不化的现状下,这一建议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可行。范围太广,“好”和“好”已经分开了。我们通常在手机气象软件上查询的空气质量指数是基于24小时平均浓度。目前我国实施的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一级(对应“优”)和二级(对应“良”),对应的pm 2.5 24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35和75 g/m3。这是什么意思?“好”的两端差别很大。空气质量也不错,但是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就像我之前拍的照片:天空明显灰暗,污染明显,但是空气质量“不错”。

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卫生组织提出pm 2.5 24小时平均浓度为25 g/m3或更低,并建议以75 g/m3、50 g/m3和37.5 g/m3作为3个过渡标准(以pm 2.5 24小时平均浓度为基础)。各国可以根据这一建议制定适当的标准。美国、日本、新加坡采用35 g/m3为标准,澳大利亚采用25 g/m3,印度采用60 g/m3,孟加拉采用65 g/m3,都比中国严格。相比之下,我国采用的24小时平均pm2.5浓度为75 g/m3,低于其他国家。陈松xi团队对空气质量逐年变化做了详细分析,总结为(以pm2.5为例):2013-2017年5年间,京津冀及周边晋冀鲁豫地区33个城市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京津冀、山东9个城市、河南7个城市大部分都达到了“全国十条”设定的减排目标。也就是说,经过治理,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北京、天津、河北这几年的空气有了明显的改善,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不要以为3位数的“下架”数字就值得警惕和防范。即使pm2.5浓度中低,长期暴露对身体的伤害也很大。国外很多医学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后果:加拿大一项研究对89248名40-59岁女性进行了前瞻性队列分析,发现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pm2.5,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比增加32%;一项对新英格兰65岁以上卫生保*工作者的研究将得出年平均水平;对美国大陆所有医疗保险受益人(6092544人)的研究表明,当pm2.5浓度低于12 g/m 3时,暴露浓度每增加10 g/m 3,死亡率增加13.6%;当臭氧浓度低于50ppb时,臭氧浓度每增加10ppb,死亡率就会增加1.0%。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将以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为指导。一个“好”可能会让大厦管理冷漠,空气差,新风系统不开;当pm2.5浓度达到每立方米六七十微克时,老师就有可能带学生做大量的户外运动;患有呼吸或心血管病的患者可能得不到及时的保护。因此,提醒我们不仅要注意“好”,还要注意空气污染物的具体值。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取得可喜成绩的情况下,为了公众健康,我们呼吁尽快提高和完善优良的空气质量标准。北大团队的报告建议采用卫生组织的二期过渡标准,即50 g/m3的上限为好。这不仅可以提醒公众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在空气质量差的情况下有效保护自己,降低人群的长期暴露水平;同时也能对各地的空气污染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净化蓝天提供新的动力。近日有公开报道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进行修订,与国际接轨,期待看到的调整。毕竟旧的标准已经不适合的需要了。是时候与时俱进,制定新的标准了。

猜你喜欢

热门常识经验

360微商频道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