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查看人数:220 发布时间:2022-05-05 19:13:01

1.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是第四纪形成的类土沉积,由流水侵蚀形成,地表破碎。中国的黄土集中在北部长城,南部秦岭,西部乌鞘岭,东部太行山,地理上称为黄土高原。

2.喀斯特地貌

又称喀斯特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的作用统称为岩溶作用。以溶解为主,也包括流水侵蚀、潜流侵蚀、崩塌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效应及其现象统称为岩溶。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碳酸盐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之为kras,现代喀斯特研究在此命名。

岩石裸露,有许多奇怪的山峰。地表常见的喀斯特地貌包括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洞、石笋、天坑等岩溶负地形;地下岩溶地貌包括溶洞、暗河等.

3.丹霞地貌

房山、奇峰、悬崖、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由极厚的红砂岩和砾岩组成。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水平或缓倾斜产状的红色陆相地层,以广东福建丹霞山为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区群峰奇特,景色壮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已经成为风景名胜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张掖丹霞山等。它是研究和恢复红盆古地理环境的比较佳地区。

4.丫蛋地貌

在中国内陆沙漠中,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它是一系列间歇性延伸的条形土丘和凹槽的地貌组合,被称为丫蛋地貌。它是由强烈的定向风蚀和古河流侵蚀形成的。新疆丫蛋地貌分布比较广。除了罗布泊和古洛兰的丫蛋,克拉玛依的“鬼城”和奇台的“风城”也很典型。

5.沙漠和沙丘地貌

风堆积形成,主要包括新月形沙丘、沙丘链、沙脊和沙地.

6.冰川地形

中国中西部高山地区生长发育的当代冰川可分为两种类型:大陆冰川(或冷冰川冰川)和海洋冰川(或暖冰川)。大陆冰川受到干燥、狂躁的大陆气候的威胁,冰温很低。冰川舌面以下的主题活动层温度在-1~-10之间,在冰中和冰下溶解差,融水量少,冰流量低,冰川溶解和输送能力弱。海洋冰川生长发育区雨量丰富多彩,冰川舌冰温接近0,冰内冰下溶解明显,冰川移动速率高,冰川溶解和运输能力强。根据冰川的形态可分为:个冰桶冰川、悬冰川、峡谷冰川(包括突厥斯坦冰川、小型复合峡谷冰川、网络峡谷冰川、宽尾冰川)、坡顶冰川和高原冰川。

7.沙尘地形

青海省地处西风带,正遭受严寒和干旱。西风常年盛行,风速大。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西宁青海湖盆地及其青海高原南部大部分地区,西风、西北风较多,风力> 5 m/s(沙尘)的天数一般在50天以上;再加上该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植物群落稀少,岩层裸露,普遍沉积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加上人们不科学的生产制造活动导致植物群落遭到破坏,在风速的作用下生长成各种沙尘地貌。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以风蚀丘和风蚀洼地的形式广泛分布着风蚀地貌,尤其是冷湖地区。

查看全文

猜你喜欢

360微商频道查询入口

微商怎么找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