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人数:575 发布时间:2022-05-22 07:48:01
1.木兰诗是一首长长的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伪装成男人,为父亲参军,在战场上立功,回到朝鲜后不想当官,只想回家团聚的故事。她热情赞扬了这位妇女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卫祖国的热情和无畏的精神。全诗用“花木兰是女孩”来构思花木兰的传奇,充满浪漫;详细的安排非常巧妙。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充满生活气息的是生活场景和孩子的心境;通过人物问答、呈现、排比、双重性、互文等方式来描写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在第一段,木兰决定代替父亲参军。诗以“啾啾啾”的织布机声开头,展现了“花木兰织为家”的场景。然后木兰停下来叹气,不忍心编织,让人纳闷。她问了些问题,说出了木兰的心事。木兰“叹了口气”,不是因为孩子的担忧,而是因为父亲是皇帝征召的,而且父亲年纪大了,家里也没有长男孩,所以她决定代替父亲参军。
3.第二段,木兰准备上战场,上战场。“东市买马……”四句排比,写花木兰紧张地买马和骑马装备,说明她对这件事很重视,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夸张地表现出花木兰行军的速度之快,军事形势之紧迫,心情之焦虑,让人感到战争气氛之紧张。其中“黄河流水泼洒”和“燕山胡琦啾啾”的声音也映衬着木兰的思乡之情。
4.第三段描述花木兰十年的战斗生活。“千里行荣机,千里飞离山”,概括了上面“旦辞……”八句话的内容,夸张地描述了木兰跨步过战马,一路狂奔到战场,飞越壁垒和高山。寒光反射着冰冷的铠甲。“百战不殆将军,十年壮士归”,总结了持久战,激烈而惨烈的战斗。经过十年的战斗,士兵们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回来了。勇敢善战的花木兰,是有幸活下来并成功归来的战士之一。
5.第四段,木兰也辞职了。先是花木兰出现在皇帝面前,然后花木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皇帝得到了奖励,然后花木兰辞职,愿意回老家。木兰希望“回乡”而不是“做学问”,当然是她对家乡生活的留恋,但也有自己的秘密,就是她是女儿。天子不知情,木兰不便说出来,颇有戏剧性。
6.第五段,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第一,通过符合自己身份、性别、年龄的父母、兄弟姐妹的举动,描述家里的快乐氛围,表现出浓浓的亲情;然后以木兰的一系列动作,写出她对故居的亲切感情,对女儿妆容的喜爱,一种天生的女儿情态,表现出她归来后无法抑制的喜悦;比较后,作为故事的结尾和全诗的高潮,是还原女儿戏服的花木兰遇见伴侣的喜剧场景。
7.第六段以比喻结尾。用两只兔子一起跑的比喻,很难区分男女,巧妙地解开了花木兰扮成男人代替父亲参军多年未被发现的谜团,有趣又有启发性。
531位用户关注
929位用户关注
984位用户关注
416位用户关注
295位用户关注
43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