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什么意思

关注:104 发布时间:2021-06-30 20:35:05

导语本文整理了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什么意思经验知识,帮助您全面了解,小白也能成为高手,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简回答

治理大国,字面意思就是治理大国就像做美味的小菜,就是治理大国不要翻来覆去,不要随意扰民,更不要翻来覆去。

治大国如烹小鲜菜,发音为道德经。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来说说如果治理一个大国,做小鲜饭意味着什么。

详细介绍方法/步骤

就“煮得稍微新鲜一点”这句话来说,有不同的说法,比如“以厚腥治大国”、“以小治大国”。即使现代普遍接受治理大国如烹小鲜的传统说法,但古代在写法上还是有差异的。有古代学者认为,这句名言在流传过程中丢失了一个“着”字。比老子晚出生291年的韩非子,引用时有“有其人”二字。韩非子解老,他说如果他管理一个大国,他就少煮点新鲜的。清末学者王显申持有这种观点。他认为治理必须有一个词。比如三国志蜀志(卷四十四)陈寿评论道:“老子有云:治大国,烹小鲜。”后汉书循吏传也有个注:“如果是大国,可以小煮小鲜。”但是,不管上面哪个说法是对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治国的方法和煮小鱼一样。那么,老子谈治国,为什么要用煮小清新的比喻呢?如果弄清楚当时的人是怎么做小鲜饭的,就明白老子的本意了。

对“治大国,烹小鲜”这句话比较活跃、比较有争议的研究是在清代,尤其是清末。当时一批知名学者,包括罗振宇、马启昌等。分析了这句话,这与晚清治国不力、不守法的背景有关,也反映了学术界对国家前途的焦虑。那么,老子所谓的小鲜菜治国之道是什么呢?马启超引用汉初毛诗故训传的话,证明老子的意思是:“烹鱼则破,待人则散。知道怎么做鱼,就知道怎么待人。”这句话解释了老子时代人们烹炸鱼的方式:古人习惯在锅里烹炸鱼,所以不能一直翻,不然鱼全碎了。

清朝人大概对治理大国和煮一点新鲜的食物有比较常见的误解,影响了现代人的理解。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编辑乾隆史记的著名学者杭世俊写了订讹类编,其中包括人们对治理大国如何煮小清新的误解,说“比较近诗笔有许多误解,无法纠正。”古人炒小鱼只用水洗,不去屎不去鳞,怕把小鱼弄碎。因此,杭世俊进一步引申了这一点:煮小食不扰,治大国不扰。你要是烦了,人家就干活,你要是烦了,鱼就崩了。如果结合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想表达的治国之道就很明确了,那就是治理大国不要翻来覆去,不要动辄扰民,更不要翻来覆去。

猜你喜欢

热门常识经验

360微商频道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