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来历

关注:110 发布时间:2021-06-17 16:08:24

导语本文整理了粽子的来历经验知识,帮助您全面了解,小白也能成为高手,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简回答

粽子起源:粽子历史悠久。据说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和爱国诗人屈原投河汨罗江后,人们用竹筒把米放入河中,防止鱼破坏屈原的身体,让鱼吃米而不是咬屈原的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化,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继承传统的一种表现。

说到端午节,相信大家都是先想到粽子的。看来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标准了。你知道粽子的起源吗?先说粽子的起源。

详细介绍方法/步骤

粽子,又称“焦小米”和“桐粽子”。历史悠久,花样繁多。史料中对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粽子裹着角,叫“玉米小米”。西晋周朝风土记说:“古人用糯米包着糯米煮之,有尖角,如棕榈叶之形。”据古代记载,夏至祭祀祖先的是小米和鸡肉,早在殷周时期就有了。唐代粽子用的米洁白如玉,形状呈圆锥形、菱形。

大唐粽子日本文献记载。宋代有“蜜饯粽子”,即在粽子里加水果。诗人苏东坡有诗粽子见杨梅。这时候也有用粽子堆成亭台楼阁和木车马做成的广告,说明吃粽子在宋代很流行。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装材料由檫树变为竹叶,之后出现了用芦苇叶包裹的粽子。添加剂材料有豆酱、猪肉、松子、红枣、核桃等,品种更丰富多彩。

粽子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小米用蘑菇和白叶包裹成角状,称为“玉米小米”;用竹筒包装的米饭,密封烘烤,称为“筒饺子”。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博士和爱国诗人屈原投河汨罗江后,人们把米放在竹筒里,防止鱼破坏屈原的身体,让鱼吃米而不是咬屈原的身体。

换句话说,就是祭祀屈原。粽子一直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粽子除了纪念屈原之外,在江苏等地被认为与伍子胥信仰有关。地方志:“当地风俗是下午侍奉吴医生,而不是屈原。”

起初粽子的寓意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因为古人认为5月5日是邪恶的一个月和一天,每年5月5日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以消除瘟疫,驱邪求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化,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继承传统的表现。不同地区有很多种粽子。但是,吃粽子也是这个意思。

猜你喜欢

热门常识经验

360微商频道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