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92 发布时间:2021-07-01 18:02:02
导语本文整理了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经验知识,帮助您全面了解,小白也能成为高手,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方案,又称强基础方案,是教育部开展的一项招生改革,主要是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以教[2020]1号文发布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意见指出,决定从2020年开始在部分高校进行基础学科招生试点改革(也称强基计划)。同时选择部分“大学”进行试点。教育部将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下的高校、专业、规模招生。从2020年开始,高校不再组织自主招生。
目标位置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关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相关高校将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作用,重点招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与历史、哲学、古代文献学等相关专业。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和招生情况的要求,适时调整基础较强的专业招生计划。
注册方法
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对考生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模式。高等学校根据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为强基计划制定招生培养方案。符合高考条件的考生可以在高考前申请报名参加强基计划。高等学校根据高考成绩,按照各省(区、市)强基础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考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评估后,高校按其高考成绩比例综合考生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比例不得低于85%),按其志愿录取。相关院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方面有突出天赋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院校可以制定破格入围的考试条件和破格录取的方法和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试,符合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领导小组审定后,报学生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录取。例外录取考生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一批本科录取的比较低控制分(合并录取批次的省份另行划定相应分数)。
培养模式
招生院校应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高校,应当加强人才培养的统筹规划。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以分班,配备的教师,提供的学习条件,营造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顺利获得成长发展,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高校可以优先推荐研究生、直接读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探索建立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衔接的培养模式,要巩固本科阶段基础学科的能力,既可以在本学科继续深造,也可以在硕士生阶段探索跨学科培养。通过科教推动协同教育,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研究平台、协同创新中心吸收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与重大科研任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质量保证机制,建立科学多阶段动态准入机制,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和科学分流。建立学生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控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计划和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招生和培养工作。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为重点地区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教育部将加强对“强基计划”的政策支持。
标准化管理
高校强基础项目招生工作由学校纪委监督,建立投诉渠道和举报机制。严格组织高校考试,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有关要求组织实施。笔试和面试安排在全国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试题按保密事项管理。面试时,采用“双随机”的方式抽取专家和候选人,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和记录。完善信息公开,在教育部、省级和高校层面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合理设定公开范围,规范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监督。认真查处违规行为,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处理违规行为。对于考场混乱、大规模弄虚作假、因疏于管理导致招生严重违规的高校,取消强基计划招生资格,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招生规模
初期选择高校在建设部分大学的范围内进行试点(如下)。相关院校可向我系提出申请,提交相关专业招生与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我系组织专家综合考虑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和平台建设、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的高校、专业和规模招生。从2020年开始,高校不再组织自主招生。
高校应与当地教育部门充分沟通和协商,考虑国家政策和指导、招生定位和培养要求、高考综合改革进程和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进
上一篇:不是吧阿sir是什么梗?
下一篇:海鱼为什么不是咸的?
159034位用户关注
79399位用户关注
37997位用户关注
27997位用户关注
27289位用户关注
2692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