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54 发布时间:2021-11-19 18:16:12
导语本文整理了吹牛为何成了说大话的代称?经验知识,帮助您全面了解,小白也能成为高手,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从前,杀猪宰羊之后,屠夫会在它的腿上割一个小洞,用力往里面吹气,直到它全身肿起,用刀轻轻一拉,皮就会自己裂开。这叫吹猪或者吹羊。如果有人说牛皮可以吹起来,那就是大话。因为牛皮很大很韧,根本吹不动。所以“吹牛”成了吹牛的代名词!
据专家研究,“吹牛”一词起源于黄河上游。古代交通不发达。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省时,由于速度快,沿途流沙多,航行困难(木船难以搬运,经常损坏)。因此,黄河上游的居民想出了“以筏代船”的方法来解决交通困难。
因此,皮筏是人们沿黄河渡河比较具特色的传统工具。皮筏在古代也被称为“皮船”,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是用羊皮或牛皮制成的。人们宰杀牛羊时,先将牛羊的整个皮毛剥掉,然后用盐水将整个皮毛,再在四肢和颈部涂上植物油,比较后浸泡并暴露在阳光下使整个皮肤变软,然后用细绳缝成袋状,只留下一个小洞。向孔中吹入足够的空气后,将孔密封好,然后在筏子下面固定几个皮包,这样就做成了筏子。
当然,在古代,没有泵或泵可用。想把羊皮袋装满,只能用嘴吹。羊皮袋虽然体积小,可以直接用嘴吹,但是吹的人需要强健的体魄和较大的肺活量来吹。但是牛皮袋子太大,不可能直接用嘴吹。如果想给牛皮袋充气,一般需要几个肺活量大的成年人轮流吹进牛皮袋。
所以在黄河上游,如果有人说他能吹大牛皮袋,当地人会听,没人会信,会以为他在说大话;对于喜欢吹嘘炫耀的人,当地居民常说:“真有本事,去黄河吹牛!”从此,“吹牛”不仅成为了“吹牛吹”的代名词,而且逐渐流传开来。
第二个论点来自屠夫。以前,牲畜被宰杀、捆绑时,会先出血,然后在猪蹄附近的猪、羊腿上割一小口,用铁棒捅。等它们光滑了以后,就把嘴凑在一起使劲吹,直到猪羊全身都肿了。这样方便剥皮。这样对付猪和羊叫吹猪吹羊,用牛叫吹牛。
但是屠宰牛的时候,屠夫基本不使用这种方法。为什么?因为牛体型巨大,皮肤坚韧,牛皮下脂肪少,很难给整头牛充气,哪怕你肺活量逆天。所以,在以前的屠夫圈子里,凡是说自己会吹牛的,一定是“吹牛”!
除了感染力,还有一个更有趣的说法,据说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草原游牧民族喜欢以水生植物为生,比较重要的财产就是他们的牛、羊、马。所以牧民们在闲暇时聚在一起喝口蜜、吃羊肉,总喜欢聊自己的牛、羊、马。毕竟牛、羊、马的数量是他们财富的象征,类似于在北方聊天,在四川立龙门阵。
然后,渐渐地,“夸”的理论在中国流传开来,就是的“夸”。
上一篇:高速行驶的高铁电力从哪里来?
下一篇:为什么时间无法回头?
159036位用户关注
79403位用户关注
37998位用户关注
28027位用户关注
27296位用户关注
2692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