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通俗的解释是什么?

关注:88 发布时间:2021-12-20 18:43:01

导语本文整理了应纳税所得额通俗的解释是什么?经验知识,帮助您全面了解,小白也能成为高手,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全部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税法规定,扣除纳税期间依法允许扣除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全部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税法规定,扣除纳税期间依法允许扣除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全部收入,扣除非应纳税所得额、免税所得、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各项扣除和亏损后的余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属于当期收入和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支付,都视为当期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视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总收入减去待抵扣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与成本费用核算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往往与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会计利润)不一致。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按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

1.直接教学法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总收入扣除非应纳税所得额、免税所得、各种扣除和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应税收入=总收入-非应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额-以前年度的损失

2.间接方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根据税法调整的项目金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项目的会计利润总额

纳税调整项目的金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扣除的税额。

猜你喜欢

热门生活经验

360微商频道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