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人数:406 发布时间:2022-03-17 16:58:02
1.基础代谢
指维持机体比较基本的生命活动所消耗的热能。一般是指早上醒来后,还没吃饭就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状态。这时,只有比较基本的生命活动,如肺的呼吸和心脏的跳动。因为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影响基础代谢,所以用基础代谢率(bmr)表示。
2.身体活动
体力活动是影响人体能量消耗比较重要的因素。体力活动需要消耗能量。除了机械能,许多与、组织和器官合成有关的物质也需要消耗能量。肌肉活动越强,能量消耗越大。肌肉活动持续时间越长,能量消耗越大。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摄入导致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比如摄入6694千焦(1600千卡)的碳水化合物只能产生6694千焦(1600千卡)的能量,但实际上它产生了7096千焦(1696千卡)的能量,增加了6%。脂肪和蛋白质摄入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分别可以增加4% ~ 5%和30%的能量,其中蛋白质具有特殊的动力作用,这种额外的能量不是来自食物,而是储存在体内的能量,所以只能算是一种消耗。所以在计算供能时,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引起的能量消耗按10%计算,即基础代谢率加上体力劳动能量消耗,再加上10%的能量就是总能量消耗。
4.成长和发展
儿童和消耗的能量也包括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新生儿每公斤体重消耗的能量是成人的2 ~ 3倍。3 ~ 6个月婴儿每天消耗的能量有15% ~ 23%被身体用于生长发育,并留在体内。除了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外,还需要特殊的能量来促进身体自身的进一步发育。人体所需的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它们都可以在体内通过氧化产生能量,所以被称为发热营养素。一克碳水化合物产生16.7千焦(4千卡),一克脂肪产生37.6千焦(9千卡),一克蛋白质产生16.7千焦(4千卡)。合理的饮食应该有适当的比例。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碳水化合物提供总热量的60% ~ 65%,脂肪20% ~ 25%,蛋白质10% ~ 15%。
831位用户关注
977位用户关注
533位用户关注
368位用户关注
128位用户关注
45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