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人数:91 发布时间:2021-07-25 08:01:17
星球问答,虽然即兴打字的思路比较广泛,但是口语化的基础可能对一些朋友有用。拿出来分享。
问:能否介绍一下你的国学和西学研究史?比如学习机会,阶段性感悟等等,谢谢!
回答:
1、契机;
说实话,不是机遇的是表面,本质是兴趣和理想,理想的本质在于两点:
第一,如果你还没吃饱,你有没有闲心去想?
第二,想什么,环境影响,孩子通过闻自己的味道来选择要学什么,不必强迫灌输。
小时候院子里的大人都是知识分子。文人爱装b,天天聊政治历史。毛爷爷挂在嘴边,吃不吃公家饭主要看他精神够不够装b。
孩子吃饱了,没有压力,胡思乱想。他们面前有成堆的书。布局全是西方人和各种大胡子大叔。因为孩子叛逆,大家读书都没意思。你得看一些“秘籍”,读读周易,大概十五六岁。
你能读懂吗?不识字!
孩子吃饱了,主要是足够炫耀,装成b,让他感兴趣,能说出来。其实他根本看不懂,浮在文字表面,但很重要。
实现核心知识需要一辈子。
像古代很多神童一样,二十多岁写王腾亭序,赵括纸上谈兵等。都是吃饱了就抽,而且不接地。虽然宏伟,但雕刻精美,就像帽子上的玉,看起来很美,没有实际用途。
但是古人为什么推崇这些东西呢?
因为知识分成上层建筑和底层建筑,也可以叫做虚的和实的。
上层建筑指导一生,底层建筑帮助短暂刨食。
空性的顶点是哲学,研究事物存在的本质,属于上层建筑;
真正的是各种专业的滑行技能,比如种地、养马、带兵、搞管理、攻心等等。
虚为内核,但必须以实物为载体来实现;
真正的东西是载体,没有想象中的思维,底层结构不高,国美老板更会刨,比较后会被政治关在笼子里十几年。二手东和马的父亲终于拼出了上层建筑。
只要空性过关,上层建筑修得好,练习起来自然效率极高,学习各种专业的滑行技能都是“一分过关”。
人的一生要选择是努力还是努力…
2、阶段感悟
第一阶段,感觉很nb;
这是拉风装b,打雕纯思的阶段,这是王波写王腾亭序的阶段;
我喜欢对知识进行分类,比如东方的,西方的,佛教的,道教的等等。玩偶像,追风,一定要分清好坏。
第二阶段:感觉没用;
这个阶段很关键。“向现实低头”就是这个阶段,人生站起来很重要。
这是一个实践阶段。在古代,这个阶段相对较短。无非是种地,养马,带兵,或者搞人事斗争;
现在因为分工太复杂,分了几百个大行业,几千个技能;
第二,因为复杂,社会上“信息壁垒”太多,导致了各种各样的规划技巧。每个行业或者技能都可以玩很多“培训班”,这是真是假。
结果上层建筑打基础就麻烦了。
这时候的人自然是以实用主义为目标,喜欢短小快速的东西。这时,“西式”思维有很强的渗透性,因为西式思维比较具体,人总是因为贪婪而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很难去思考本质。
西式思维有一个特点,就是“没头没尾”,只有“妙招”。
所以市面上n多的所谓“培训”,时间短,速度快,学了也无济于事。前面说过,没有上层建筑,基础也不高!
比如现在流行直播的话,会有一堆收智商税的老师,“直播一年赚1000万”,但是教学内容肯定是不整洁的,就是怎么摆姿势,怎么打灯,怎么配合等等。政变只不过是
但是没有人会告诉本质,比如直播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现在这种形式在崛起?其背后的产业发展形式有哪些本质矛盾?兴趣链是如何迭代生成的?这种新的矛盾形式取代了什么旧的矛盾?等待.
本质不清,底层结构不高,所以大多数人注定会跟风成为受害者。
外延,说说什么是教育。
为什么说中国的教育有问题,因为只教人短而快,教育一堆标准技术人员,不思考…
从不教上层建筑,这是人为上把人给分层;
过去有一段时间大谈特谈的素质教育,其本质就是主教上层建筑,给脑子开光,然后具体刨食技能自己选择,有了内核选啥刨食技能其实都一样,在于兴趣。
而填鸭式教育是没有兴趣可言的,什么能刨食赚得多,就要硬着脖子学什么,适不适合那都是次要的了…典型卖苦力技工培养套路。
所以,素质教育注定只属于富人,穷人只能自我再教育。
这个很难,因为你要在“吃不饱”的状态下思考一切的本质…
从古至今,所谓的逆袭传说,所谓的野心和大志,都在这个逻辑的背后。
人文是诡辩,教育可以正确包装。比如和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人在困难时期没有吃饱就要换个思路。但是看德国和日本,战后就像一条走失的狗,但是只要教育做好了,孩子的大脑开悟了,每个大脑都有一个上层建筑,很快又崛起了。
世故也需要有土壤,训练满街的短快技师,随便写点字玩玩诡辩,好不好就看笔杆子怎么写了,你懂太极传里的思想.
第三阶段:太有用了!
一项刨削技能都是有范围的,在行业内多年自然就完成了。这时候就像站在山顶,看着山下的景象,上层建筑的解构就要开始起作用了。
没有上层建筑,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没有区别,思考事情还是个机械师。这是人类发展的瓶颈。有上层建筑,多年机械师的努力,变成了不死之人。
而有没有上层建筑也决定了一个机械师玩变态需要多长时间。
3、上层建筑
什么是上层建筑,简单来说。
除去政治因素,国学和西学是一样的,哲学是根,哲学研究的是事物的形式,当事物的基本形式被理解了,看着看着,动态地思考,就能理解事物。
看了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很关键,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出现的地方。
至为关键的,被所有人所忽视的,就是思维心态变化:
我不明白——被玩了,就是被动的被玩;
明白怎么玩——,就是主动玩。
所以,你观察自己的时候,可以用这种心态的标准来衡量。
毛爷爷说战略决定一切,把握主要矛盾线决定一切。玩与被玩的矛盾看似是心态问题,其实是指导人生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本。
被玩与玩的本质差别,在于是否打破规则。
只有上层建筑才能帮人打破规则。
这是人性中的重要区别。
机械师看不懂,于是脑子里想的是:“人家怎么能把我玩好呢?”
这种思维只能看各种流行的文章。中国年轻人的知识水平越高,技工思维越多。知乎技师比较多。十篇和九篇都是技工思维,已经被锁定在一定的“规则”里;
因为中国人看自己知识水平高不高,主要是不听话.教育删选人的主要标准是不服从,这样学历越高越熟练。
学历低的更有抵抗力,但受知识储备的限制,自然喷剂多。上层建筑不研究肯定会充满发泄的欲望。
这是当今总体舆论环境根本。
上层建筑是什么?可以简化一下吗?当然可以!
其实就是二元论,中间加入变量,变成三维。
当然这中间会有很多“角度”,角度很关键,这就是诸多谋略学、哲学等可以搞得五花八门的缘故。
是否存在更高维度?
是的!但不是很有用。
就好像人类只能看到三维,但是五六七八九是肯定存在的,所以研究没用,科技可以用。
上层建筑,哲学这个东西还得落实到实际生活上,往人的内部研究,就是心学,精神做平衡;往外面研究比较后归于政治分配、利益矛盾变化。
很难直接啃上层建筑,小伙伴让我推荐
还有毛爷爷的矛盾论。矛盾是好的,因为上层建筑具体化了,高度概括了,但正好适合实战。是一个阴阳观念与辩证法相结合,向实战演变的过程。
如果把矛盾论理解到浅层次,基本上就能理解市面上大部分的东西。浅层是指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对立统一、变化的形成,看事物把握主要矛盾。
比如看一个人讲某个观点,行业,洗脑文章等。看看他在核心里说的是什么矛盾,这个矛盾是大是小,是真是假。如果还不够,看看这种十个人的文章,把矛盾全部挑出来,做个对比,找到本质矛盾。
4、“学习环境”
比较后,延伸“学习环境”,即“信息屏障”;
其实人的智商都差不多。
且不说贫富差别,王公们会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但这与从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的信息不同有关。
什么叫舆论k制?就是不让讲主要矛盾…
而主要矛盾才是基础….
什么叫思想盛世?就是所有哲人、文人都可以直接讲出各种主要矛盾。
只有混乱的格局才能诞生思想盛世!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在没有大团结之前,随便说说;比如民国时期,各种割据政权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政权,思想比较随便。
只要制度统一了,就不能说话。因为社会运行中的本质矛盾是阶级矛盾和利益矛盾。
这些东西抓到了,人就几乎透明了。
这些主要矛盾背后是楼市、股市、经济、金融、工业、就业等等。
社会生活的顶点是政治,政治决定经济,经济决定社会结构,形成许多文化现象。从现象上看,本质是直接政治,不能直接谈…
政治是心脏,市场是心脏。
其实我们看到的很多看似客观的矛盾,都是主观上由人心驱动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主观的社会,主观矛盾在所谓客观的背后运动,所以毛的主要武器是思想建设。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各种规划问题也是由这些矛盾驱动的。
上层建筑树是新生的,毁了一辈子!
上一篇:2019多个专职老司机说话了
下一篇:修丽可为什么这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