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人数:61 发布时间:2021-10-09 09:11:05
生活的压力激发了她的创业热情,小竹筷子撑开了她的伞,变得富有。从对竹筷加工一无所知,到成为当地有名的竹筷老板。胡四两创业的创业故事值得创业者学习。
胡是象山县丹溪街小河头村的一个普通妇女。2008年7月,胡因腿部静脉曲张接受手术治*。这已经不是这个家庭第一次花大价钱看病了。就在几个月前,她在建筑工地工作的丈夫因意外脑部受伤,留在家中休养。虽然胡的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但手术后她无法承受针织厂的高强度工作,只好和丈夫一起辞职留在家里。
今年小儿子进入高二,大女儿收到厦大录取通知书。然而,她家的存折上只有3000元。胡感觉到了生活的压力。夫妻双方都下岗了,失去了收入,一对孩子需要钱读书。胡意识到他必须采取行动,只有在家创业才能改变现状,走出困境。
胡小竹筷厂
当胡偶然出去吃饭的时候,她注意到了一个大家经常忽略的东西——一次性竹筷子。她意识到,随着快餐店和街头餐馆的不断开业,一次性竹筷子作为一种必备消费品,市场需求很大,但其原材料简单,技术含量低,不适合她在家里开小作坊。胡通过四处打听,了解到了一些情况。象山县市场的一次性竹筷子大多来自宁海,也有从福建运来的。象山没有竹筷加工企业。她还了解到,西周时期有一个作坊,曾经加工过竹筷子,留下一整套机器低价出售。
胡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亲戚朋友也借给了她钱。手里有十多万,她立马在自家院子的空地上搭了两栋房子,买了西周竹筷子作坊的闲置设备。2008年12月,“蔡平竹筷加工厂”开始运营。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胡以前在针织厂工作,对加工生产竹筷子完全是外行。于是,她去拜访了两次卖她西周装备的竹筷作坊老板,虚心向他请教。回到家,她让儿子从网上找相关资料,仔细研究。比较后,胡看到还没成型的生竹条一根根送进机器,另一边顺利地出了符合规格的竹筷,非常兴奋。
作为县城市场唯*一家本地生产竹筷子的企业,与其他地方的同类厂家相比,具有运输成本低的优势。胡的营销策略是薄利多销。她骑着一辆旧摩托车,一个个去快餐店和批发店洽谈订单。正当她庆幸自己为加工厂开拓了市场的时候,机器设备坏了。由于购买低价旧设备,没有说明书,也没有当地懂得维修的人。与此同时,顾客正在等待送货,所以胡和丈夫只能自己去。他们试了一遍又一遍,但机器就是不能正常工作。两个人都很焦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机器。一天晚上,当胡躺在床上的时候,她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立刻叫醒了她的丈夫。夫妻俩半夜起来一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机器的症结所在。
虽然机器修好了,但是是旧设备,已经被市场淘汰了。易坏,运转效率低,更换新机势在必行。由于象山及周边地区竹子加工厂少,需要从安吉购买竹丝原料,一辆车下来就要4万元。加上每月贷款利息的固定支出,加工厂的资本周转紧张。这时,街道妇联听到了“妇女创业,联合保险,贷款放贷”的好消息,胡兴平马上找到了另外两个正在创业的姐妹,一起申请。在妇联的支持下,胡很快得到了6万元的贷款资金。到2010年,她的贷款额度增加到10万元。
女性合资信贷就像一场“及时雨”,成功解决了加工厂的资金周转问题。胡拿到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新设备,买了磨刀机和包装机。新设备投产后,竹筷子产量从5万双增加到10万双。同时,胡扩大了经营范围,增加了一次性饭盒、一次性杯子等相关产品的批发分销业务。加工厂年产值从50万元左右跃升到80多万元。
“没想到你们竹筷加工厂不但做得好,还蒸蒸日上。”一位从事百货批发多年的店主向胡竖起了大拇指。在胡之前,当地也有几个类似的加工厂和作坊,但几个月后全部关闭。竹筷子加工利润低。一旦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市场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自然持续不了多久。虽然胡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她深刻理解“质量第一”的管理原则。为了提高竹筷子的质量,她和工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一根接一根地挑选筷子,清除了所有有裂纹和缺陷的产品。虽然费时费力,却为蔡平竹筷加工厂赢得了声誉。宁海梅林的一位顾客听说胡的竹筷子质量很好,就去香山一次性购买了近5万双筷子。
胡在发家致富的同时,不忘带动周围的妇女和姐妹们去找工作。在“蔡平竹筷加工厂”,六名工人都是农村“4050”妇女。他们原本在家闲着。进入加工厂后,他们不仅有每月1000多元的固定收入,而且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
如今,胡的业务已扩展到丹东、丹溪、觉溪、西周、羌头等地,打破了以前宁海竹筷垄断象山县市场的局面,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上一篇:不耽误带小孩还能赚钱
下一篇:农村小镇就缺这几种店
653位用户关注
924位用户关注
453位用户关注
831位用户关注
941位用户关注
12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