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102 发布时间:2021-07-16 19:07:04
导语本文整理了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经验知识,帮助您全面了解,小白也能成为高手,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比较高的法律效力,在社会主义法制中处于核心地位。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从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定为国家宪法日,到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投票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立法确定。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理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的总宪法,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再说说哪天是国家宪法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比较高的法律效力,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从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定为国家宪法日,到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投票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立法确定。
生成背景
事实上,“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声音。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把这一天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法治优先的要求,全国人大计划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国家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施,法律的在于它的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性也在于它的实施。“宪法不是打算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让人看的,而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都是不完整的。”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有一个概念,刑法和民法都是严格的法律,违反这些法律的人就会受到惩罚。但是宪法好像很“宽容”,违反宪法的可能不追究法律责任。这种“违法很可怕,但违宪不可怕”的观念相当普遍。其实违宪是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这首先是由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决定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高于一切法律,具有比较高的法律效力。在内容上,宪法是人民权利的宪章,比较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追求和信仰,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正式成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宪法,具有比较高的法律地位、法律和法律效力。全面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工作。中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责任。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法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
12月4日将被定为全国反腐败日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达了依宪治国、依宪治国的理念。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一个额外的纪念日,也是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了全国尊重宪法、宪法至上、人民权益受宪法保障的社会氛围。
国家宪法日的确立,也使宪法思想内化在各国公职人员的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必须调查和纠正所有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12203位用户关注
8300位用户关注
7984位用户关注
7584位用户关注
7173位用户关注
632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