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的四个阶段

关注:19 发布时间:2021-07-22 14:01:25

导语本文整理了人地关系的四个阶段经验知识,帮助您全面了解,小白也能成为高手,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简回答

人地关系有四个阶段:集渔猎期的崇自然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工业文明时期对自然的征服;寻求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和谐。

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人地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下面的小系列就告诉你人地关系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详细介绍方法/步骤

在对古代人地关系的认识上,中国有以“天命论”为基础的神仙和不可知论,也有以“人以群分,天以群分”为代表的朴素的人地相关思想。在西方,厄拉多塞等人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园,他们也有上帝干预、上帝控制一切的思想。欧洲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出现后,j .博丹、孟德斯鸠等学者开始提出气候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观点。随着18-19世纪欧洲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人地关系理论逐渐系统化,成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

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洪堡特和里特对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洪堡认为人是地球自然统一体的一部分,地理是研究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域组合。里特将自然现象的研究与人文现象的研究结合起来,把地球看作是人类活动的舞台,认为地理学的中心原理是一切自然现象和形式与人类的关系。这些思想对环境决定论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f .拉采尔详细论述了地球表面居民分布、人类迁徙和民族特征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并将c. r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入人类地理学,认为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地理环境的性质。后来,这一思想被e.c .塞姆普尔、e .亨廷顿等学者片面夸大,进一步发展为环境决定论,也称“决定论”或“必然性理论”。

20世纪初,以法国的p维达尔-布兰奇为代表的法国地理学派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的实现完全是由各种人类条件决定的。他认为自然对人类来说不是必须的,只是提供了机会或障碍,人类才是选择或支配这种机会的主人。这一观点被称为可能性理论,是人地关系理论的重要发展。他的学生j. bailuna进一步发展了人地关系的思想,提出了理解人地关系的“心理因素”,为行为地理学和归纳地理学提供了理解的源泉。1952年,英国地理学家o.h.k .斯派特折衷了环境决定论和可能性理论,提出了概率论的观点。20世纪上半叶,欧美地理学家也出现了适应论、生态调整论和文化景观论,从不同角度研究人与土地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理学的数量化发展和方法手段的创新,使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深入到人地关系的微观领域,对人与自然的统一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文化景观理论和生态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理系统理论强调地理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动态联系。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一个渐进深入的过程。关于人地关系的各种理论的发展就是这种认知过程的反映。

猜你喜欢

热门常识经验

360微商频道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