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人数:894 发布时间:2022-05-12 19:37:02
1.腊月二十三——蜜瓜黏黏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也叫“小年”,是人们拜灶的日子。有“男无拜月,女不祭灶”的民俗。所以拜灶于男性。在中国的民间神中,灶神的资格是很古老的。灶神成了夏朝人民崇敬的大神。自周代以来,皇宫也将厨房祭祀纳入节日,并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厨房祭祀的规则,成为一种固定的仪式。
2.腊月二十四——扫地。厨房节举行后,我们正式开始准备过年。扫尘日,也就是腊月二十四,所谓的“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蜘蛛网扬起灰尘。另外,打扫卫生时,注意戴口罩、帽子和眼镜。除尘后及时换衣服。
3.腊月二十五——玉皇大帝(磨豆腐)之后。按照旧俗,灶神上天(腊月二十三)后,玉皇大帝亲自在腊月二十五做了一个下界,视察天下善恶,决定来年运势。于是家家献福,名曰“遇玉帝”。
4.腊月二十六——杀猪,割一年的肉。农历十二月是指中国农历二十六月的俗称。汉族春节习俗之一。这一天,我们将为新年切肉,开始购买年货。
5.腊月二十七——杀鸡。俗称腊月二十七除夕。是汉族的传统过年习俗,汉族的民间谚语说“腊月二十七,杀鸡抓大聚”。
6.腊月二十八——送脸。28号的汉族民歌有“28号送面”“28号做蛋糕蒸馍贴花”。汉族的民俗传统到了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做面条还是做馒头,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准备新年的主食。
7.腊月二十九——馒头。腊月二十九,除夕的前一天,叫小除夕,是汉族的一种民间文化。这一天,一家人买了酒席,人们叫别年互相拜访。户外烧香,叫天香,一般三天。
8.腊月三十——留宿。农历除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十二月的比较后一天晚上,都与春节(农历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这一天,主要的传统民间活动包括祭祖、贴门神、放鞭炮、发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除夕夜,中国人通常彻夜不眠。俗话说“三十个孩子通宵”。
9.正月初一。在中国传统习俗中,第一个新年必须是长辈或邻居,一般不会走远去拜年。民俗学专家告诉记者,其实拜年和除夕有直接关系。相传每年除夕夜,新年的动物都会出来害人。人们在午夜燃放鞭炮来吓跑新年的动物,所以人们在第一天早上开门互相祝贺。
上一篇:男人右手戴表象征
下一篇:小腿肌肉锻炼方法大全
941位用户关注
425位用户关注
533位用户关注
453位用户关注
410位用户关注
1702位用户关注